第九卷·和战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凡是对敌作战,战前必须先派使者伪与敌人议和;敌人虽然口头答应讲和,但其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样,我方就可以趁他松懈的时候,选派精锐部队进攻,敌军就会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必定是另有图谋。”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易以利动。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持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出击秦军,大破之。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都纷纷起兵反秦。沛公刘邦率军西向进入武关后,准备用二万兵力进击嶢关的秦军。谋士张良劝告他说:“秦朝的军队现在还很强大,不可轻视它。我听说那里的守将多是屠夫、商人子弟,这些人最容易被钱财诱惑。我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壁垒,可以派人先行一步,筹备五万人的粮食,并在嶢关附近的山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同时,派遣郦食其携带贵重宝物前往嶢关收买秦将。”秦军将领在郦食其的重利诱惑下,果然叛秦而要与刘邦军联合一起西向袭取秦都咸阳,刘邦于是同意秦将领的建议。但张良及时提醒刘邦说:“这仅仅是秦军将领想要反叛罢了,他们的士兵恐怕不会听从。士兵一旦不服从,必将给我们带来危险。因此,不如乘秦将麻痹松懈之隙而出兵袭击他们。”刘邦于是亲率大军袭击嶢关,大败秦军。
- 推荐作品:
- 集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素书
- 三略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