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远战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缶、瓮囊、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
凡是与敌人隔河对峙的时候,如果我军想从远处渡河,就要多准备船只,并做出想从近处渡河的样子。这样敌人就必定要集中兵力来阻击,我军便可以从敌人防守薄弱的远处渡河袭击敌人。倘若没有渡河船只,则可以用竹木、蒲苇、罂缻、瓮囊、枪杆等就便器材扎成排筏,也可以渡河。诚如兵法所说:“想从远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近处出击的样子。”
汉初,魏王豹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反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引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帅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西汉初年,魏王豹刚投降汉朝,以探视母病为由,请求回到魏地。一魏国,立即切断黄河西岸临晋关的交通,反叛了汉朝,而与楚国订约讲和。汉帝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往游说魏王豹重新归顺朝廷,但魏王豹执意不听。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进击魏王豹,而魏王豹则在蒲坂驻扎重兵,封锁临晋关。韩信便在临晋广设疑兵,摆开船只,伪装成要从临晋渡河的样子,实际上却引兵从夏阳用木桶等将军队渡过了河,径直袭击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匆忙领兵迎战韩信部队,韩信挥军奋战,一举俘获魏王豹,平定了魏地,置为河东郡。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