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正战
凡与敌战,若道路不能通,粮饷不能进,推计不能诱,利害不能惑,须用正兵。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远?”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前进道路不畅通,粮饷供应不能运进保障,所施计谋不能引诱敌人上钩,所设利害不能迷惑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作战,就必须采用正兵作战。所谓“正兵”,就是指使用经过选拔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赏罚严明、号令统一的正规大部队,采取边打边进、步步为营的正面进攻战法,这样作战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不发动正面进攻,怎么能够进行远程作战呢!”
宋檀道济为高祖北伐前锋,至洛阳,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王师以正为律,何必杀人!”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众。
东晋将领檀道济随同中外大都督刘裕北伐后秦而担任晋军前锋指挥官,他率军正面进攻洛阳,采取(分进合击,步步推进的)正规战法,迅速攻城破垒,俘获敌人四千余人。这时,他的部下有人提出把这些俘虏都杀害埋入坑内,垒起大丘,以威吓当地人。但檀道济却反对说:“我军出征是为了讨伐罪恶,安抚人民,今天的事正要体现这种精神。我们是王师,要以正道为行兵律令,为什么要靠杀人显威风呢?”随后将俘虏全部释放遣送回家。于是,后秦民众为之感化而欣悦,相继前来归附的人很多。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