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正战
凡与敌战,若道路不能通,粮饷不能进,推计不能诱,利害不能惑,须用正兵。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远?”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前进道路不畅通,粮饷供应不能运进保障,所施计谋不能引诱敌人上钩,所设利害不能迷惑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作战,就必须采用正兵作战。所谓“正兵”,就是指使用经过选拔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赏罚严明、号令统一的正规大部队,采取边打边进、步步为营的正面进攻战法,这样作战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不发动正面进攻,怎么能够进行远程作战呢!”
宋檀道济为高祖北伐前锋,至洛阳,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王师以正为律,何必杀人!”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众。
东晋将领檀道济随同中外大都督刘裕北伐后秦而担任晋军前锋指挥官,他率军正面进攻洛阳,采取(分进合击,步步推进的)正规战法,迅速攻城破垒,俘获敌人四千余人。这时,他的部下有人提出把这些俘虏都杀害埋入坑内,垒起大丘,以威吓当地人。但檀道济却反对说:“我军出征是为了讨伐罪恶,安抚人民,今天的事正要体现这种精神。我们是王师,要以正道为行兵律令,为什么要靠杀人显威风呢?”随后将俘虏全部释放遣送回家。于是,后秦民众为之感化而欣悦,相继前来归附的人很多。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