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饱战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饱待饥。”
凡是敌人远来作战,往往粮食是会供应不足的。在敌人缺粮忍饥挨饿,而我军粮足将士得到饱食的情况下,应当坚守壁垒而不出战,以持久战法来使敌人疲惫,并截断敌人的粮食运输。等到敌人消耗已尽而退走之时,一面暗派奇兵在前截断其退路,一面出动大军于后迅猛追击。这样,打败敌人就是必定无疑的。诚如兵法所说:“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下的敌人。”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垂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唐高祖武德初年(公元620年),刘武周占据太原而称雄割据一方,他派遣部将宋金刚率军南下驻屯于河东,企图夺取天下。秦王李世民奉高祖之命率兵前往征讨,他对诸位将领说:“宋金刚率军行军千里侵入我河东地区,其精兵猛将都集中在这里。刘武周自己盘距于太原,专门给宋金刚做好后方工作。宋金刚所部人数虽然众多,但其内部十分空虚。军需供应无法保障,只能到处劫掠维持部队生存,所以企图速战速决。对此,我应坚守阵营,等待敌人饥饿,不应马上出战。”于是,李世民派遣刘洪等将率兵切断了宋金刚的运粮道路,迫使宋金刚部队缺粮饥饿而向北逃走了。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