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祭公解
王若曰:“祖祭公,予小子虔虔在位,昊天疾威,予多时溥愆。我闻祖不豫,有加予,维敬省不吊,田降疾病,予畏天威,公其告予懿德。”
穆王这样说:“叔祖祭公,我是虔诚地在位执政。上天急于施威,我多有大错。我听说叔祖病势加重,我是郑重地前来探视。不善的老天降下这疾病,我害怕它的威严。请您告诉我美好的德行。”
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谋复疾,维不瘳,朕身尚在兹,朕魄在于天。昭王之所勖宅天命。”
祭公行叩拜大礼,说:“天子!谋父我的病已不会好。我的身子还在这里,我的魂魄已经在天上。昭王在保佑着你,就安居天命吧!”
王曰:“呜呼,公,朕皇祖文王、烈祖武王,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置之明德。付俾于四方,用应受天命,敷文在下。我亦维有若文祖周公,暨列祖召公,兹申予小子,追学于文武之蔑。用克龛绍成康之业,以将天命,用夷居之大商之众。我亦维有若祖祭公之执,和周国,保憹王家。”
穆王说:“啊呀,祭公!我皇祖文王和烈祖武王,身处小国,办事周到无误。只有上天知晓他们的心思,把明德加于其身,把四方付与他们。他们接受天命,布施文德在下土。我也借助于您文祖周公和叔祖召公的训导。我小子追学文王武王的微德,因而能
王曰:“公称丕显之德,以予小子扬文武大勋,弘成康昭考之烈。”
够继承成王、康王的业绩,以执行天命,使大商的民众过得平稳。我也借助您叔祖祭公执持和谐我们周朝,安定王室。”
王曰:“公无困我哉,俾百僚,乃心率辅弼予一人。”
穆王说:“祭公!列举您的美德,以帮助我小子发扬文王、武王的功勋,光大成王、康王以及我父昭王的业绩。”
祭公拜,稽首曰:“允乃诏,毕桓于黎民般。”
穆王又说:“祭公!不要让我困惑啊!要让百官尽心,用来辅佐我呀!”
公曰:“天子谋父,疾维维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殷之命,。维文王受之,维武王大克之,咸茂厥功。维天贞文王之董用威,亦尚宽壮,厥心康受憹之式用休。亦先王茂绥厥心敬恭承之,维武王申大肆命戡厥敌。”
祭公行叩拜大礼道:你的诏告很适当啊,全是考虑到老百姓的安乐。”
公曰:“天子自三公上下辟于文武。文武之子孙,大开方封于下土。天之所锡,武王使,疆土丕维周之基。丕维后稷之受命,是永宅之。维我后嗣旁建宗子,丕维周之始并。呜呼,天子三公监于夏商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既毕丕,乃有利宗,丕维文王由之。”
祭公又说:“天子!谋父我的病好不了,敬告天子:上天改易殷商之命,是文王接受的,是武王灭了殷商,他们都建了丰功。是上天让文王持正,两次使用武力,又开阔壮大他的心思,制定治国的法式,得以完美。又有先王多次安定他的信念,文王都恭敬地接受。是武王重申天命,战胜了他的敌人。”
公曰:“呜呼,天子,我不则寅哉,寅哉。汝无以戾反罪,疾丧时二王大功。汝无以嬖御固庄后。汝无以小谋败大作,汝无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汝无以家相乱王室而莫恤其外。尚皆以时中憹万国。呜呼,三公,汝念哉!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时维大不吊哉。昔在先王,我亦维丕,以我辟险于难,不失于正,我亦以免没我世。呜呼,三公!予维不起,朕疾。汝其皇敬哉!兹皆保之。”
祭公说:“天子!自三公以下,都效法文王、武王,文王、武王的子孙大建邦国,分布于各地。上天赐给武王的这片疆土,是周朝的基业,也是始祖后稷受命的地方,当永远守住它。我们后继者广建嫡子为诸侯,作为周王室的屏障。啊呀,天子,三公!以夏商的灭亡为鉴戒,就不会留下后患,传到万年、十万年,守着次序传到底。如果传承到底,就有利于宗族,也是文王的初衷。”
曰:“康子之攸保勖教诲之,世祀无绝,不,我周有常刑。”
祭公说:“啊呀,天子!我是慎重又慎重。你不要因乖戾,反常、罚罪、嫉妒丧失了这二王的大功。你木要用嬖妾蔽塞正宫,你不要因小打算而败坏大事,你不要以宠信的佞臣蔽塞正派之士用大夫、卿士,你不要用陪臣扰乱王室而不忧虑王室以外的事,要以这中正之道治理天下万国。
王拜手稽首党言。
“啊呀,三公!你们要多思考啊!你们不要昏昏糊糊,厚着脸皮忍受耻辱,这样就是大不善了。从前在先王的时候,我总是考虑让我们君王远离患难,不失去正道,我也就尽力度过我这一生。啊呀,三公!我想我的病好不了啦,你们要大加重视啊,这样天下都会安定。你们要承诺:明确你们的责任,勉励教诲天子,使世代的祭祀没有断绝。不然,我们周朝定有刑罚。”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