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小开武解
维王二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呜呼,余夙夜忌商,不知道极,敬听以勤天命。”
二年正月十五,武王告诉周公旦说:“我日夜都痛恨商朝,么才好。我敬听你的,当为天下尽力。”
周公拜手稽首曰:“在我文考,顺明三极,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视七顺,顺道九纪。三极既明,五行乃常,四祭既是,七顺乃辨,明势天道,九纪咸当,顺德以谋,罔惟不行。三极:一维天九星,二维地九州,三维人四左。四察, 一目察维极,二耳察维声,三口察维言,四心察维念。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七顺:一顺天得时,二顺地得助,三顺年得和,四顺利财足,五顺得助明,六顺仁无失,七顺道有功。九纪:一辰以纪日,二宿以纪月,三日以纪德,四月以纪刑,五春以纪生,六夏以纪长,七秋以纪杀,八冬以纪藏,九岁以纪终。时候天视,可监时,时不失以知吉凶。”
周公作揖叩头道:“从前先父文王,顺应通晓三极,亲自端正四察,遵循运用五行,警戒看待七顺,顺势依照九纪。三极已明,五行就固定;四察已端正,七顺就分明;懂得依照自然规律,九纪就全都得当。顺应道德谋事,想到的无有不成。
“王拜曰:“允哉!余闻在昔,训典中规,非使罔有恪言,日正余不足。”
“三极是:一,天有九星;二,地有九州;三,人有四佐。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齐书
- 陈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