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交战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辞厚赂以结之,引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
凡是与敌军作战,对于毗连战区的邻国,就应当用谦和的言辞和贵重的礼物去结交该国,争取其成为自己的同盟。倘若作战中我进攻敌人的正面,盟国牵制敌人的后面,这样,就一定能把敌人打败。诚如兵法所说:“在多国交界的地区作战,就应当搞好外交关系,结好盟友。”
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以避其锋。司马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而内疏,羽今得意,权必不愿也。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遣使结权。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南郡,拔之,羽果弃樊而去。
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把魏将征南将军曹仁围困在樊城,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等人率军前往救援,正碰上汉江洪水暴涨,关羽指挥水师迎战,俘获了于禁等步骑兵三万人,然后把他们押送到江陵。当时,汉献帝立都于许昌,曹操认为许昌距敌太近,打算将都城迁往黄河北,以躲避关羽的兵锋威胁。但大将司马懿却劝阻说:“于禁等人实为洪水所淹没,并非作战不力所造成的失败,这对国家根本不是什么大的损失。如果因此而轻率迁都,不仅是向敌人示弱,还会引起淮河、汉水流域的民众慌惧不安。孙权与刘备虽然结为盟友,实际上是外表亲近而内里疏忌。现在关羽打了胜仗,孙权必不高兴。据此,可以派人谕示孙权,使令他从背后牵制关羽,这样我们的樊城之围就能够解除。”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遣使者去东吴结好孙权。孙权于是派吕蒙率军西进袭占了公安和南郡,关羽果然放弃对樊城的围困而退走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