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赵三·说张相国
说张相国曰:“君安能少赵人,而令赵人多君?君安能憎赵人,而令赵人爱君乎?夫胶漆,至韧也,而不能合远;鸿毛,至轻也,而不能自举。夫飘于清风,则横行四海。故事有简而功成者,因也。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前漳、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由是观之,赵之于天下也不轻。今君易万乘之强赵,而慕思不可得之小梁,臣窃为君不取也。”君曰:“善。”自是之后,众人广坐之中,未尝不言赵人之长者也,未尝不言赵俗之善者也。
有人游说张相国说:“您哪里能轻视赵国人,反而使赵国人尊重您?您怎么能憎恶赵国人,反而使赵国人爱戴您呢?胶漆是最粘的东西,但却不能把两个相距很远的东西粘合在一起;鸿毛是最轻的东西,可是不能自己举起自己。飘浮在清风之中,才能在四海横行。所以事情用简单办法就能成功的原因,是有所依凭。如今赵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它前面有天堑漳河、滏水,右面有险峻的常山,左面有河间那样的粮仓,北面有代地的丰富物产,有甲兵百万,曾经压制过强大的齐国,四十多年来秦国都没有得到他想要得到的。由此看来,赵国在天下是不容轻视的。如今您轻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赵国,而爱慕思念不可能得到的小小魏国,臣认为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张相国说:“好。”从此以后,在大庭广众之中,张相国没有不谈论赵国人长处的。没有不谈论赵国美好风俗的。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