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秦一·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曰:“臣恐王之如郭君。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因而伐郭,遂破之。又欲伐虞,而惮宫之奇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宫之奇以谏而不听,遂亡。因而伐虞,遂取之。今秦自以为王,能害王者之国者,楚也。楚智横君之善用兵,用兵与陈轸之智,故骄张仪以五国。来,必恶是二人。愿王勿听也。”张仪果来辞,因言轸也,王怒而不听。
田莘替陈轸游说秦惠王说:“我担心大王会像郭君那样。晋献公想要攻打郭地,然而畏难舟之侨的存在。苟息说:‘《周书》上有话,美女可以破败谏臣。’于是送出漂亮的女歌伎,用她去干扰敌方的政治。舟之侨因进谏而郭君不听,便离郭而去。于是晋献公讨伐郭君,终于攻破了郭地。后来,晋献公又想要攻打虞国,然而又畏难宫之奇的存在。苟息说:‘《周书》上有话,外宠之臣可以破败国老。’于是送出外宠之臣,让他去中伤宫之奇。宫之奇因进谏而虞君不听,便离开了虞国。于是晋献公讨伐虞国,终于夺取了虞国。现在秦国自封为王,能祸害大王您的是楚国。楚国知道横门君善于用兵,同时知道陈轸足智多谋,所以重用张仪出使韩、魏、赵、燕、齐五国。张仪来秦国,必定要中伤横门君和陈轸。希望大王您不要听信他。”不久,张仪果真前往秦国向秦惠王呈辞,说了陈轸的坏话,秦惠王大怒没有听信他。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