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上·复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休复之吉,以下仁也。频复之厉,义无咎也。中行独复,以从道也。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复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坤(地)上,为雷在地中、阳气微弱地活动之表象,因而象征复归;从前的君主在阳气初生的冬至这一天关闭关口,使商人旅客停止活动,不外出经商、旅行,君主自己也不巡行视察四方。 “刚刚开始行动,就能有知过必改、复归正道的表现”,说明能注意自身修养。“以真善美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目标,能够复归正道,就必然获得吉祥”,是因为六二能够向下亲近具备仁德的人。“屡次犯错误却又能屡次改正过错、复归正道,这样虽然有危险”,但毕竟能够改过从善,复归正道,所以最终却不会遇到灾祸。“位居阴爻的正中,独自专一地复归正道”,说明是为了奉行追随正道。“敦厚忠实地复归正道,内心不会有什么后悔”,是因为六五爻虽然远离阳刚,但却能够反省考察自己的言行以完善自我,通过这样的途径,促成自己返回正道。“犯了错误,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复归正道所产生的凶险”,是由于违背为君之道的缘故。
- 推荐作品:
- 史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