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上·咸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咸其拇,志在外也。虽凶居吉,顺不害也。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咸其脢,志末也。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咸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兑(泽)上,为山上有泽之表象,即上方的水泽滋润下面的山体,下面的山体承托上方的水泽并吸收其水分的形象,因而象征感应;君子效法山水相连这一现象,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容纳感化他人。 “感应发生在脚的大拇趾上”,说明其感应志向是向外追求。虽然会发生凶险的事情,但是只要安居静处,便可以避灾远祸了。“感应发生在大腿上”,说明不能安居静处,自我克制,而是性情急躁,随心所欲地任意妄为;“盲目地跟随别人任意妄为”,是因为它所执意追求的过于低下卑劣了。“内心保持纯洁无邪的态度,就可以获得吉祥,没有后悔”,说明九四爻并没有因感应而遭受祸害;“心猿意马地与朋友交往”,朋友面必然窄,影响也小,不能遍及于天下人。“感应发生有脊背的肉上”,说明其只知独善其身,这样它的志向难免过于浅薄了。“感应发生在牙床、脸颊、舌头上”,说明其只是玩弄三寸不烂之舌而已。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老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