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诫兵篇
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遍在书记。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秦汉魏晋,下逮齐梁,未有用兵以取达者。春秋世颜高、颜鸣、颜息、颜羽之徒,皆一斗夫耳。齐有颜涿聚,赵有颜最,汉末有颜良,宋有颜延之,并处将军之任,竟以颠覆。汉郎颜驷,自称好武,更无事迹。颜忠以党楚王受诛,颜俊以据武威见杀,得姓已来,无清操者,唯此二人,皆罹祸败。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侥幸战功。吾既赢薄,你惟前代,故置心於此,子孙志之。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吾见今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大则陷危亡,小则贻耻辱,遂无免者。
颜氏的祖先,本来是邹国、鲁国人,有一分支迁到齐国,世代从事儒雅的事业,这在书中多有记载。孔子的学生,学问已经入门的有七十二人,颜氏家族就占了八个。秦汉、魏晋,直到齐梁,颜氏家族中没有人靠带兵打仗来取得显贵的。春秋时代,颜高、颜鸣、颜息、颜羽之流,都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齐国有颜涿聚,赵国有颜最,东汉末年有颜良,东晋有颜延,都担任过将军的职务,却都因此而败亡。西汉时侍郎的颜驷,自称喜好武功,却没有见他干什么功绩。颜忠因党附楚王而被杀,颜俊因谋反占据武威而被诛,颜氏家族中到现在为止,节操不清白的,只有这两个人,他们都遭到祸患失败。近世天下大乱,有些士大夫和贵族子弟,虽然没有勇力习武,却聚集众人,放弃清高儒雅的事业,想去碰运气求取战功。我身体瘦弱单薄,又想起过去时代姓颜的人好兵致祸的教训,所以仍旧把心放在读书做官上面,希望子孙后代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孔子的力气能推开沉重的国门,却不肯以武力闻名于世,这是圣人留下的榜样。我看到今世的士大夫们,才有点气力,就作为资本,又不能披铠甲执兵器来保卫国家。只知道穿上剑客的衣服,行踪神秘,卖弄拳勇,重则身陷危亡,轻则自讨耻辱,竟没有谁能幸免这可耻的下场。
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然而每见文士,颇读兵书,微有经略。若居承平之世,脾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覆,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诫之哉!诫之哉!
国家的兴亡,战争的胜败这类问题,希望你们在学问渊博的时候,可以细心研究。在军队中运筹帷幄,朝廷里参与议政,如果不尽力为君主出谋献策,商议国家大事,这是君子的耻辱。然而我常常看见一些文人,稍微读过几本兵书,兵法谋略也只知大概,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就蔑视宫廷,幸灾乐祸,领头犯上作乱,牵连贻害著良;如果是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就勾结煽动众人反叛,无所顾忌,四处游说,拉拢诱骗,不识存亡之机,拼命相互扶植拥戴:这些都是招致杀身灭族的祸很。要引以为戒啊!要引以为戒!
习五兵,便乘骑,正可称武夫尔。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瓮也。
熟练五种兵器,擅长骑马,这才可以称得上武夫。当今的士大夫,只要不肯读书,就称自己是武夫,实际上是酒囊饭袋罢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