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后娶篇
吉甫,贤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而后妻间之,伯奇遂放。曾参妇死,谓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骏丧妻,亦谓人曰:“我不及曾参,子不如华、元。”并终身不娶,此等足以为诫。其后,假继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慎之哉!慎之哉!
吉甫是一位贤明的父亲,伯奇是一位孝顺的儿子。用贤父来教导孝顺的儿子,应该是能够一直保有父与子之间慈孝的天性。但是由于吉甫的后妻从中挑拨,伯奇就被放逐。曾参的妻子去世以后,他对儿子说:“我不如吉甫贤明,你也没有伯奇孝顺。”王骏的妻去世以后,他也对人说:“我不如曾参,我的儿子比不上曾华、曾元。”曾参与王骏两位后来终身未娶。这些事例都足以引为鉴诫。继母虐待前妻的孩子,离间前妻之子和其生父的骨肉之情,弄得伤心断肠的人多得数不清。对此一定要慎重啊!一定要慎重啊!
江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疥癣蚊虻,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稀斗之耻。河北鄙于侧出,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至于三四,母年有少于子者。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衣服饮食,爰及婚宦,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自古奸臣佞妾,以一言陷人者众矣!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此不可不畏。
江东一带的人不避忌庶妾,大老婆死了以后,多由小老婆来主持家事。这样家庭中细小的纠纷或许不能避免;但限于妾的身份地位,打架争吵等可耻的事情就很少见。黄河以北一带则不同,瞧不起妾媵,所以必须妻亡重娶,甚至重娶三四次,以致于继母的年龄有时比大的儿子还小。继母生的孩子(弟弟)和前妻生的孩子(兄长),会有在衣服饮食以及婚姻仕宦做官上的差异,甚至会有士庶贵贱之间隔,而当地的习俗竟然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等到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人会为了诉讼挤破衙门,把诽谤污辱的言语嚷嚷得行人都能听见,前妻的孩子辱骂继母为小老婆,继母的孩子则贬斥前妻之子为仆役。们肆意传扬去世父亲的隐私,暴露家中先人的是非长短,以此来证明自己有理,这样的事情在再娶的家庭里常常出现!自古以来,奸臣佞妾,用一句话来害人的多得很呢。更何况继母凭借夫妇的情义,早晚想办法来改变男人的心意,而婢仆为了讨主子的欢心,帮着劝说引诱,日子一久,家里哪里还会有孝子呢?对此不可以不警惕。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僻,亦事势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仇,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一般普通人的习性,后夫大多宠爱前夫留下的孩子,后妻必然虐待前妻的孩子。这不只是因为妇人心怀妒忌,丈夫沉迷女色,也是事态促使成这样的。前夫的孩子,不敢和我的孩子争夺家业,将他提携抚养,天长日久自然生爱,因而宠爱他;前妻的孩子,常常居於自己所生孩子之上,无论学业做官婚姻嫁娶,没有不需防范的,因而虐待他。异姓之子受宠则父母遭怨恨,后母虐待前妻之子则兄弟成仇敌,家庭里发生这类事情,都是家里的祸患。
思鲁等从舅殷外臣,博达之士也,有子基、谌,皆已成立,而再娶王氏。基每拜见后母,感慕呜咽,不能自持,家人莫忍仰视。王亦凄怆,不知所容,旬月求退,便以礼遣,此亦悔事也。
思鲁的表舅父殷外臣,是位博学通达的读书人。他有两个孩子,叫殷基、殷谌,都已长大成人,殷外臣又娶了王氏为妻。殷基每当拜见后母时,因念及生母失声痛哭,难以控制,家里人都低下头不忍心看他。王氏也非常悲伤,不知如何是好,才过门不到十天就要求退婚,殷家只好依照礼节将她送回娘家,这也是值得懊悔的事啊。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