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赏析
所述思想
与后世性命合一之论不同,张伯端其在修炼方法上,明确区分命术、性宗为二途,其性命双修之丹道修炼思想,至为清晰,其法:
一、先修神仙命脉,要在寻真药、辨鼎器、明火候。所谓真药非外丹所用之三黄、四神及草木药之类,而是真种子,即真铅,有真阳、阳精、先天一气、先天真一之气、太乙含真气等种种异名,所指皆一,真铅也就是金丹大药。修炼金丹,分安炉立鼎、交媾采药、温养脱胎等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安炉立鼎,是准备好诱产先天一气的真阴真阳(坎)两般器物;第二步交媾采药,是通过真阴真阳的作用自虚无之中招至先天一气,盗而采之,金丹成就;第三步温养脱胎,,是通过细密的火候修炼,育培金丹真气,最终脱胎神化。
二、参透性命,若得《悟真篇》真意,立见三清太上翁。有浓厚的内丹学的本位特色。
重要贡献
《悟真篇》之重要贡献之一,在于其对道教丹道修炼理论的发展和创造。《悟真篇》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生成论,发展表述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由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修炼模型,特别注重真铅。这一理论鲜明的表现了丹家注重纯阳生生之道的旨趣。同时,采取真铅药物,修成金丹的理论,又是对《阴符经》盗机思想的具体应用。而五行颠倒,三五与一的修炼理论,则直承《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内丹法和密宗拙火定在气脉理论、修道方法以及修道理论上都存在结构的相似性。在《悟真篇拾遗》中张伯端扬弃了钟吕丹法出阳神理论而代之以真如佛性阐释炼神还虚,为佛道两家无为之学的融合开辟了新的道路。内丹法和拙火定可看作如来藏系的两种范型,乾坤-坎离理论和子母光明理论均可看作本觉-始觉理论的不同表达方式。正是这些理论结构的相似性为佛道两家思想的融合提供了契合点。
继承发扬
张子的《悟真篇》融汇佛道。《悟真篇》的先天一气等丹道思想,得到了翁葆光、龙眉子、赵友钦、陈致虚、刘一明等诸多丹家的继承和发扬,又对白玉蟾的丹道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悟真篇的丹道修炼理论,大讲佛教理论。张伯端的道禅合一思想,不仅为金丹派南宗的性命之学奠定了哲学理论 基础,而且其所阐发的达本明性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道教传统的修道理论,特别是他对禅 宗明心见性的借鉴,提升了道教的精神超越之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世注本
《悟真篇》传世注本甚多。收入《正统道藏》或《道藏辑要》的有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释》,薛道光、陆子野和元陈致虚的《悟真篇三注》,宋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的《悟真篇注疏》,翁葆光的《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夏元鼎的《悟真篇讲义》,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刘一明的《悟真直指》等。各注本所收诗81首、词12首大抵相同,其余篇章收录不一,编次略异。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