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提要
《悟真篇》为内丹之学,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悟真篇》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黄庭经》为古代中国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
《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书目如下:
一、《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二、《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紫贤薛道光、子野陆墅、上阳子陈致虚注。
三、《紫阳真人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一卷。无名子翁葆光。
四、《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一卷。
五、《悟真篇注释》三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
六、《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
七、《修真十书》卷二十六所收之《悟真篇》五卷,叶士表、袁公辅、象川翁、无名子注。
合上七种以观,可见《悟真篇》风行于宋元。当时的注解必不止此,今则分合而成此七种,流传于明初而收入《道藏》。自北宋以来,《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