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企羡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群、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门。
丞相王导受任为司空,就任的时候,廷尉桓彝梳起两个发髻,穿着葛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察他。赞叹说:“人们都说阿龙出众,阿龙确实出众!”不知不觉跟随到官府大门口。
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王曰:“亦不言我须此,但欲尔时不可得耳!”
丞相王导到江南后,谈论起自己以前在洛水岸边,经常和裴裴成公、阮千里等贤士一起谈道。羊曼说:“人们早就因为这件事称赞你,哪里还需要再说呢!”王导说:“也不是说我需要这个,只是想到那样的时光不会再有了啊!”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敌石崇,甚有欣色。
王羲之在知道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列后,认为自己和石崇相当,感到欣喜万分。
王司州先为庾公记室参军,后取殷浩为长史。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渊源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司州刺史王胡之最开始担任庾亮的记室参军,后来庾亮又调殷浩来任长史。殷浩刚到的时候,庾亮想派王胡之带使命到京都,王胡之表明心中意愿,希望能够留下来,说:“下官很少见到德高望重的人,渊源刚来,我还想能够和他叙谈几天呢。”
郗嘉宾得人以己比符坚,大喜。
郗嘉宾得知人们把自己比做苻坚,心中非常高兴。
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孟昶还没有显贵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着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