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价值
《三略》问世之后,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东汉光武帝诏书中引用《三略》内容,说明《三略》在东汉初年已经广为流传。东汉末年陈琳在《武军赋》中已经将《三略》与《孙子》《吴子》《六韬》相提并论。唐朝初年魏徵将《三略》内容收入《群书治要》,做为帝王治国安邦的参考。宋代元丰年间,《三略》被列为武经之一,从此取得了兵学经典的地位。历代学者为它作注和阐说的也很多。
据统计,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经唐宋到清末,为该书作注、解说的就多达60多家。 对于《三略》的价值,许多学者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南宋著名学者晁公武说,《三略》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三略》说:其大旨出于黄老,务在沈几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人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这些评语,都准确地指出了《三略》的军事学术价值和谋略实用价值。这也正是《三略》之所以为历代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所高度推重的原因所在。 由于揭示出了治国方略、用兵韬略的一些普遍规律,《三略》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在国外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唐朝年间,《三略》传入日本。日本的战国时代,《三略》与《六韬》一起被定为武校的主要教科书,并产生了林道春的《黄石公三略评判》《三略讲义私考》,山冢义炬的《三略备考》,山鹿高祐的《三略要证》,喜多村政方的《三略便义》等。同时,《三略》在朝鲜等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三略》的不朽价值。就商战而言,《三略》最具有启发意义的,是八个字: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贤,讲得是重用人才;民,讲得是争取民心。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