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宰我不诈
宰我以三年之丧为久,夫子以食稻衣锦问之曰:“于女安乎?”曰:“安。”后人以是讥宰我,谓孔门高第乃如是。殊不知其由衷之言,不为诈隐,所以为孔门高第也。鲁悼公之丧,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闻矣,勉而为瘠,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则食食。”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谓勉强过礼也。夫不情之恶,贤者所深戒,虽孟敬子之不臣,宁废礼食食,不肯不情而为瘠。盖先王之泽未远,故不肖者亦能及之。
宰我认为三年的服丧期太长,孔夫子用在服丧期间吃好米饭穿锦缎衣来问他说:“你心里安不安呢?”宰我说:“安。”后来人们认为这是讥讽宰我,说孔子门下的高徒竟然会这样,根本不知道这是宰我出于内心的话,不作欺诈隐瞒,这正是作为孔子门下高徒的优点。鲁悼公的丧礼期间,孟敬子说:“服丧期间吃稀饭,这是天下通常的礼节,我们三个做臣子的不能效忠于君主的事,四方邻国没有不知道的了,勉强吃粥服丧,就会瘦病,岂不会让人疑心我们是不依据真实感情而处于瘦病之态的人吗?我们就吃正常的饮食吧。”乐正子春的母亲死后,他五天不吃东西,说:“我对此后悔了,自从我母亲死后,就知道我的真实情感了,还上哪儿去运用我的情感呢?”这是指后悔勉强超过丧礼三天不吃东西的规定。不运用真实情感的恶行,是贤明的人深深戒忌的,即使象孟敬子这种不守臣道的人,也宁愿放弃礼节而吃正常饮食,不肯违背真实情感而受瘦病。大概是因为离古代贤明君王的恩泽不远,因此连不贤良的人也能受到影响吧。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