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檀弓误字
《檀弓》载吴侵陈事曰:“陈太宰嚭使于师,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按嚭乃吴夫差之宰,陈遣使者正用行人,则仪乃陈臣也。记礼者简策差互,故更错其名,当云“陈行人仪使于师,夫差使太宰嚭问之”,乃善。忠宣公作《春秋诗》引斯事,亦尝辩正云。
《 礼记?檀弓》 记载春秋时的吴国侵犯陈国这件事时说:“陈国的太宰嚭被派到吴国军中,吴国君夫差对行人(官名)仪说:‘这个人话很多,何不问问他,师出必有名,人们是怎么称我们这次出兵的?’太宰嚭回答说:‘人们不都说是为杀掠而出兵吗?’”需要指出的是,它这段记载是错误的。嚭是吴王夫差的太宰,陈派遣使者用的就是行人,那么仪就是陈国的大臣。这是《 礼记》 的作者把简策搞乱了,所以把人名也弄错,他应当这样写:“陈国行人仪出使到吴国军中,吴王夫差派太宰嚭问他才对.忠宣公在作《 春秋诗》 时引用此事,也曾予以辫正。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国语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