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冉有问卫君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说者皆评较蒯聩、辄之是非,多至数百言,惟王逢原以十字蔽之,曰:贤兄弟让,知恶父子争矣。”最为简妙。盖夷、齐以兄弟让国,而夫子贤之,则不与卫君以父子争国可知矣。晁以道亦有是语,而结意不同。尹彦明之说,与逢原同。惟杨中立云:“世之说者,以谓善兄弟之让,则恶父子之争可知,失其旨矣。”其意为不可晓。
冉有说:“夫子帮助卫君吗?”子贡说:“我要问问夫子。”遂进见孔子,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呀?”孔子说:“是古时的贤人哪!”子贡说:“他们怨恨吗?”孔子说:“追求仁爱,得到了仁爱,还怨恨什么?”子贡辞出,说:“夫子不会帮助卫君的。”解说的人,都是用评比的方法来定蒯聩和辄的是非,多到几百字,只有王逢原用了十个字就概括了,说:‘赞成兄弟让国,就知道反对父子相争了。”最为简洁精妙。晃以道也有这样的,、但结句的意思不同。尹彦明的说法,和王造原相同。只有杨中立说:‘世上的解说者,以为赞成兄弟让国,就知道反对父子相争,失掉了这句话的主旨。”他的意思是什么,让人不明白。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喻世明言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