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国忌休务
《刑统》载唐大和七年敕:“准令,国忌日唯禁饮酒举乐,至于科罚人吏,都无明文。但缘其日不合釐务,官曹即不得决断刑狱,其小小笞责,在礼律固无所妨,起今以后,纵有此类,台府更不要举奏。”《旧唐书》载此事,因御史台奏均王傅王堪男国忌日于私第科决作人,故降此诏。盖唐世国忌休务,正与私忌义等,故虽刑狱亦不决断,谓之不合釐务者此也。今在京百官,唯双忌作假,以其拜跪多,又昼漏已数刻,若单忌独三省归休耳,百司坐曹决狱与常日亡异,视古谊为不同。元微之诗云:“缚遣推囚名御史,狼藉囚徒满田地,明日不推缘国忌。”又可证也。
《刑统》 记载唐文宗大和七年敕书:“标准法,国家的忌日,只禁止饮酒奏乐,至于处罚百姓和官吏,没有明文规定。但由于这天不该处理事务,所以官府就不能判断案件,但小的责罚,在礼制和法律上都没有妨碍,从今以后,纵有此类事情,御史台府不要检举。”《 旧唐书》记载这事,因为御史台检举均王师傅王堪的儿子,国忌日那天在私宅处罚工匠,所以才颂布这个诏书。大概唐代国忌日不处理事务,正合私一样,所以虽是刑事案件也不判断,诏书说不该处理事务,就是指这个。现在在京城的众官,只有双忌日放假,因为跪拜太多,又时间过了几刻,如果是单忌日,就只有三省官员休休息了,其他百官上班断案,与平常日子没有两样,比古代制度有所不同。元微之诗说:“抓人判案名为御史,囚徒狡狈满地都是,明天放假因为国忌日。”可以为证。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