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蔡君谟帖
蔡君谟一帖云:“襄昔之为谏臣,与今之为词臣,一也,为谏臣有言责,世人自见疏,今无是焉,世人见亲,襄之于人,未始异之,而人之观故有以异也。”观此帖,乃知昔时居台谏者,为人所疏如此。今则反是,方为此官时,其门挥汗成雨,一徙他局,可张爵罗,风俗偷薄甚矣。又有送荔枝与昭文相公一帖云:“襄再拜,宿来伏惟台候起居万福。闽中荔枝,唯陈家紫号为第一,辄献左右,以伸野芹之诚,幸赐收纳,谨奉手状上闻不宣。襄上昭文相公阁下。”是时,侍从与宰相往还,其礼盖如是,今之不情苛礼,吁可厌哉!
蔡君读有一个贴子说:“我过去当谏官,与今天当词臣、是一样的,当谏官有批评弹勤的责任,人们自然和我疏远,现在没有这个责任了,人们就和我亲近,我的为人,没有两样,而是人们对我的看法有两种。”看了此帖,才知道在御史台当谏官的被人如此地疏远,现在却翻了过来,当他刚任谏官时,门外车马拥挤不动,一旦换了别的官,门外就能支鸟网,人情薄的是太厉害了。他又有送荔枝给昭文相公一个贴子,说:“我再三致意,近来想你一切顺适。闽中的荔枝,惟有陈家紫最好,现在送上,用以表现野人献芹的诚意,希望收下,敬上此书,不复一一,此上昭文相公阁下。”当时侍从官和宰相往来、礼节就是这样,现在不近人情,礼节甚严,真是讨厌啊!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