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价值
温大雅在李渊起兵之后,既专掌文翰,所撰当得自所记所闻,比较翔实。今以是书所记内容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有关记载相互参读,便发现略有异同。如本书谓太原起兵是李渊的主意,新、旧唐书本纪和通鉴则归其功于李世民。
李渊进军长安途中,于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并受隋军拦阻,时有流言者,云突厥欲与武周南入,乘虚掩袭太原。李渊为此,集大郎二郎等商讨对策,建成兄弟共谋反对回师太原,坚定地表示,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这一建议,得到了李渊的赞赏。《通鉴》记载两兄弟建议被李渊否决之后,李世民哭谏制退兵并连夜追赶先一步退兵的李建成。根据唐俭墓志铭和墓碑和裴寂墓志铭看,李世民在圣情仁恻,不忍战民——裴寂墓志铭。,战旋师,,方谋后举。——唐俭墓碑后,的确曾经带着裴寂和唐俭劝说过李渊,哭谏追师应当是存在的,只是《起居注》作者省略了劝说的详细过程。平阳公主率领义军襄助父亲,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有克定之勋《起居注》记载义军其他人物独不见公主记载,有缺失。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