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为政篇·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
沅弟左右:
接信知弟目下将操练新军,甚善甚善!惟称欲过江,斜上四华山扎营,则断不可。四华山上带芜湖,下逼东梁,若一两月不破此二处,则我军无势无趣,不得不退回北岸矣。
弟军欲渡,总宜在东梁山以下,采石太平一带,如嫌采石形势太宽,即在太平以上渡江,总宜夺柱关,占内河江面为主,余昨言妙处有四:一曰隔断金陵芜湖之气,二曰水师打通泾县宁国之粮路,三曰芜湖四面被围,四曰抬船过东霸,可达苏州,尤妙之小者耳。
又有最大者,金柱关可设厘卡,每月进数五六万,东霸可高厘卡,每月亦五六万,二处皆系苏皖交界,弟以本省之藩司,抽本省之厘税,尤为名正言顺,弟应从太平关南渡,毫无疑义,余可代作主张,其迟速则仍由弟作主耳,西梁上下两岸,从三山起,至采石止,望弟绘一图寄来,至要至要!(同治元年四月实六日)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