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修身篇·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沅弟左右:
鄂督五福堂有回禄之灾,幸人口无恙,上房无恙,受惊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纸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说打杂人役失火,固不可疑会匪之毒谋,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细。若大惊小怪,胡想乱猜,生出多少枝叶,仇家转得传播以为快。惟有处处泰然,行所无事,申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名子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九载,与四十岁以前泅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尚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弟若欲自儆惕,似可学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后痛下针贬,必有大进。立达二字,吾于己未年,曾写于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强,但于能达处尚欠体验,于不怨尤处,尚难强制。吾信中言皆随时指点,劝弟强制也。赵广汉本汉之贤臣,因星变而劾魏相,后乃身当其灾,可为殷鉴。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宋史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