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澄侯四弟左右:
腊底由九弟处寄到弟信,具悉一切。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
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弟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三不信,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情,则家中子弟,日念于恭谨而不自觉矣。(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国语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