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速战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
凡是围攻城邑的作战,如果守城之敌粮多兵少,并且有外援,可以采取快攻速决,就能乘其外援未至而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用兵进攻,越快越好。”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辅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孟达投降了魏国,被任命为新城太守而驻扎在上庸城。但不久,他又叛魏联吴,重新回归蜀国。当时,众多将领都说孟达与吴、蜀二国有了联络,因此应当首先观察事态的变化尔后再采取行动。但司马懿却说:“孟达是个没有信义的人,现在正是他与吴、蜀间正处于相互猜忌之时,应当趁其犹豫不决之时,迅速把他解决掉。”于是就亲率大军以一天赶行两天路程的速度,连续行军八天而抵达上庸城下。这时,吴、蜀两国也都各自派将统兵前来援救孟达。对此,司马懿则分别派兵加以抵御。孟达在叛魏附蜀之初,曾给蜀相诸葛亮写信说:“宛城离洛阳八百里,而距我这里有一千二百里。驻守宛城的司马懿获悉我起兵举事后,必先写奏表上报洛阳的魏明帝,等到皇帝批复回来时,已经一个月时间了。到了那时,我的城防已经加固,诸将所属部队都已部署停当。况且,我军地处深远而险要,司马懿必定不会亲自前来,其他将领来进攻,我就没有忧虑之事了。”但当司马懿亲自率兵突然来到之后,孟达又赶紧告诉诸葛亮说:“我起兵举事仅仅八天,司马懿就率兵来到我的城下,他的行动怎么这样神速啊!”上庸城三面临水,地势险要,而孟达又于城外构筑木栅以加强防御。司马懿挥军渡过河水,冲破木栅,直抵城根,然后分兵八路攻城,仅仅经过十六天时间,孟达的部将李辅等人便杀死孟达,打开城门而投降了司马懿。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