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一 郜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吞没,郜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称郜氏。郜姓又写作告。二、郡望堂号【堂号】"集古堂":清朝郜坦治《春秋》学,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广采杜预和宋、元各家之说,著《春秋集古注》一书。
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郜姓出自姬姓。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于是分封各路诸侯。他将周文王的第十一子,自己的弟弟,封在郜这个地方(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后来,郜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郜氏,成为今天郜姓的最早起源。到了春秋时候,郜国后来被齐国灭掉,但它的国人还是保留了郜姓。郜琏,清代旅游家。他游遍了全国,曾三次登上泰山。著有许多游记,其中以《芭蕉》一书最为著名.
家族名人
郜知章:元代著名诗人。家世业儒,通经史,善作诗,与司业王嗣能齐名,世称"王郜"。郜琏:清朝人。官至台州参军。好游山水,尝画芭蕉,传至日本,海外珍之。还善于鼓琴,令人悦耳动听。郜煜:清代进士。官中书科中书。著有《易经理解》。
晋代的郜珍曾在任高昌长,是见于史册的第一个郜姓名人。元代诗坛上有所谓的“王郜”之说。“王郜”是指王祠能和郜知章。事实上,郜知章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精研儒学的学者。据说,他的一定世代以儒传家,在今江西的乐平一儒学的学者。据说,他的一家世代以儒传家,在今江西的乐平一带很有名所。另外,清朝有一位郜琏,字方壶,自号绿天主人,他好鼓琴,又好游山水。他绘制的芭蕉图,传至日本、成了国宝,还有学者郜煜、郜坦,也是值得提及的人物。
迁徙分布
郜氏望族居京兆。京兆:即首都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