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六十三 沃
历史来源
1、源出子姓,商王沃丁的后人,以祖名为氏。起源于商代,殷商的第六世帝王名沃丁,是太甲的儿子。相传,太甲曾因不理朝政而被大臣伊尹放逐曲沃,三年后,他悔悟改过,又被接回复位,励精图治,国日强盛。太甲死后,沃丁即位,在位19年,商朝更加强大。沃丁死后,其后世子孙有的就用他的名字“沃”作为自己的姓氏。殷人之后建立宋国,宋与商则为一音之转。
2、周代宋国是君微子启之后,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载,沃氏先祖以沃州(今地不详)地名为姓。沃姓望族居今山西省太原市曲沃一带。
家族名人
沃墅:明代温县知县,萧山人。洪武初,民艰于食,沃墅开辟荒芜,树艺桑枣,比代去,民遮道留之。
沃頖:明代成化进士,定海人。以监察御史左迁内乡知事。兴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学校都是他建的。积谷10万石备赈。升荆州知府。
迁徙分布
(缺)沃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沃氏出自子姓。商国第六个帝王太甲的沃丁继位后,实行德政,百姓安居乐业。沃丁的子孙中就有以沃字为姓,称为沃氏。据史书记载,古代有地名为沃洲,而古时以地名做为姓氏的例子率见不鲜,这也可能是一些沃氏起源的原因。周朝,宋国的国君微子启的后人中就有以沃为姓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