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七 卓
历史来源
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个儿子名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为姓,称为卓氏。根据考证,卓氏是发源于2800多年前的楚国。又据《战国策》中有卓氏是楚大夫卓滑之后这一说法。另外《姓氏考略》上提到,卓姓望出西河。古代的西河,即今山西省阳城,全国卓姓人家的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省离石县)。
家族名人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月多几天埃”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临行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本性不喜欢争执就像这样。后来卓茂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随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因而不忍心欺骗他。
卓敬:明代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人有云:“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卓田:宋代文士。工小词。有《三衢买舟词》。
卓琮:宋代学者,字廷瑞,永春人。从陈淳游,嗜学坚苦,以积累成功。凡所讲论,能畅所授之旨。
卓敬:明代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人有云:“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卓文君:汉代才女,是富翁王孙的女儿。丈夫去世不久后与才子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富贵。后来司马相如想娶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一篇《白头吟》自绝,相如读后十分感动,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卓明卿:塘栖人,明万历年间任光禄署丞,40多岁回到家乡时,家族人员众多,需要扩充宅居。和卓明卿同朝为官的大学问家王世贞当时是刑部尚书,他为卓明卿作传,在《卓徵甫传》中,有这么一段:“赞曰:语云人貌荣名,其有既乎,太史公之所以致叹于郭翁伯哉。”这说的是人们赞颂卓明卿有貌有名,称他为太史公。但民间把太史误为太师。
卓尔康:字去病,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后终于两淮盐运通判。据《明史·艺文志》载尔康《易学》五十卷,此本仅存图一卷,《图说》六卷及《说卦传》二卷,《序卦传》二卷,《杂卦传》一卷。每卷首但有“卷之”二字,而空其数,盖刻刊未竟之本也。
卓人月:明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诗人、戏剧家,著《古今词统》十六卷,被誉为词苑功臣,可惜只活了31岁。
卓晚春:莆田明代嘉靖年间一大奇人。他出生在醴泉里柳营村一个穷人家。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从此成了一个苦命的孤儿。好心肠的姑母将他带到北高南渚林,扶养成人。晚春生来聪明伶俐,智力超常。虽然没上过一天私塾,却能吟诗作对;没学过一点算学,即使是千千万万之数,他竟能掐掐指头,推算如神。人称“卓小仙”。
卓秉恬:清代有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字静远(1781-1855),一字海帆。成都市双流人。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内阁大学士,兵部、户部、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任职长达50余年,在整顿吏治、水利建设、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树。1840年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时值鸦片战争开始,上疏要求严禁鸦片。1855年卒于任内,清廷赠太子太保衔。
迁徙分布
(缺)卓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六十五位。卓姓起源于春秋时候。当时楚国有个公子名叫卓,称为公子卓。公子卓的后代中有的以卓作为姓氏,称为卓氏,是今天卓姓最早的起源。卓氏的繁衍速度是比较迅速的。卓氏大规模地向各地播迁,大约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崇正同人族谱》介绍说:“晋武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卓姓移居广东,是为极为好的证据。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