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五 闻人
历史来源
起源于春秋时期少正氏。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五霸争雄,大国兼并小国,奴隶起义反抗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等激烈的阶级斗争,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揭开了我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序幕。春秋末期,鲁国的孔子和少正卯两个人都在开班讲学: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奴隶主阶级“礼治”的奴隶社会;以少正卯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主张变法革新,建立新兴地主阶级法治的封建社会。后来听少正卯讲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也来了大部分,孔门出现了“三盈三虚”,气得孔子大骂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讲学中很快成为了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意思是出名的人)。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司寇,代行宰相职务,给少正卯加上“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等罪名,把他捕杀了,并把他的尸体示众三天。但他变法革新的进步思想已经传播开了,奴隶制必定灭亡,封建制必定兴起。新兴地主阶级杰出代表秦始皇推行法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少正卯的后代子孙就以“闻人”命姓,称闻人氏。得姓始祖:少正卯。据《风俗通》上考证,少正卯,鲁之闻人,是闻人氏的祖宗。闻人得姓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其老家鲁国,即今山东剩传说古代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学都叫少正卯,他讲学进,孔子的学生中都有不少人去听讲,他的名声闻名远近,于是文人学士们就给了他一个雅号,叫闻人。闻人的后代将此引以为荣,就以闻人为姓,世代相传,因为只有这个姓,才能令人联想起少正卯当年指点江山,议论古今,意气风发,从学者如流的那种荣耀。而且少正卯与孔子后来矛盾极大,以闻人为姓,大约也是少正卯后代以少正卯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为荣,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一带),故闻人氏后人奉少正卯为闻人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
闻人宏:字君度,浙江省嘉兴人,二十岁人太学读书,大观年间进士,历官通州司法、天台兵曹、宣城知县、常州通判。有才名,善政,人高其德谊。著有《中兴要览》、《周官通解》、《经史旁阐》等。闻人诠:浙江省余姚人,明朝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学生。闻人诠和王阳明有亲族关系,是同辈,岁数小于王阳明,然在学业上是师生。闻人诠举为进士后,嘉靖年间做了御史官,巡视边疆,在山海关那一带修了近千里的长城。校补有《五经》、《三礼》、《旧唐书》行世。闻人通汉:字子方,浙江省嘉兴人,汉代学者,官太子舍人、中山中尉,习礼于孟卿,孟卿受礼于后苍。见汉书儒林孟卿传,类稿作“闻人通”,脱“汉”字。闻人梦吉:元朝人,浙江省金华人,潜心研学的著名学者。其父誢曾在王柏门下学习。梦吉受学家庭,手抄《其七经传疏》,闭户10年,洞究奥旨。泰定时在乡里中贡生,被荐为校官,累迁泉州教授。至正中授福建等处儒学提举,辞不赴。此外,闻人姓的名人还有:宋代有学者闻人宏、名人闻人祥正,明代有画家闻人益、闻人绍宗……等。
迁徙分布
传说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少正卯聚徒讲学,几次将孔子的学生都吸引过去,被众人称为“闻人”,意为赞许其知识渊博、才华出众、闻名于世,后因与孔子政见不一,被当上鲁国司寇的孔子以“危言乱政”的罪名处死,其子孙为继承祖先的达名即以“闻人”为姓。也有一说鲁国大夫左丘明是古之闻人,其后人有以闻人为姓的。
堂号中山堂:汉代时有中山中尉闻人通汉。后仓曾说《礼记》数万言,写成著作《后氏曲台记》,后教授给闻人通汉。通汉以太子舍人身份,在石渠阁(阁名,汉入关时所得秦国图籍皆藏于此,汉代是名儒讲经的地方)讲学。
- 推荐作品:
- 史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