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二十九 公孙
历史来源
1、出自春秋时各国诸侯的后裔,以爵号为氏。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据《广韵》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据《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公孙姓望族居扶风(今陕西省咸阳东)、高阳。
2、出自姬姓,黄帝轩辕的后裔有公孙氏。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据《路史》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所有他的后代里,有部分姓公孙,称公孙氏。
家族名人
公孙鞅--即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封商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他先在魏国未得重用,而后投秦孝公主持变法,在两次变法中,他"法不阿贵",推行新法。在孝公死后,被陷害车裂而死,遗有《商鞅方升》等书。公孙戌--战国时齐国人。是为孟尝君门人,自言有三大喜:其一喜谏而得听;其二喜谏而止君之过;其三喜输象床,孟尝君称"喜",目为贤者。公孙龙--字子秉,战国时赵国人。名辩思想家,他从严格区别事物共性和个性出发,与"异"的矛盾绝对化,认为思维可以脱离"本质"存在,从而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的命题。著有《公孙龙子》。公孙弘--字季。汉朝时淄川人。家贫,以牧豕为业。直到40多岁才学《春秋》杂说。在汉武帝及元光时两度被拜为博士,曾出使匈奴。后在元朔中升任丞相,封平津侯。《史记.商君列传》、《汉书》说公孙弘用自己的俸禄供养故人宾客,家无所余,故后人以他为延揽贤士的典范。
迁徙分布
(缺)公孙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古代,孙字可泛指后代人,而公孙两字,也可用来泛指王公贵族的后代。有些王公贵族的后代以公孙的称呼为荣,便相延世代成为姓。还有本古书《通志》说,相传远古时黄帝姓公孙,于是便有这一姓的广泛流传。公孙一姓源远流长,据《路史》上记载,轩辕氏初姓公孙,后改姓姬。由此看来,“公孙”一词,自古以来本身的意义便十分尊荣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广韵》上记载:“封公之后,自皆称公孙。”可知,春秋时期列国诸侯的子孙,被尊称为公孙。从《通志·氏族略》记载“公孙氏,皆贵者之称。”可见,后来“公孙”的意义延伸了,一般人也尊称贵胄的子弟为公孙。如近来的对人的“公子”称谓。据说春秋时代出身于诸侯之家的公孙,干脆以“公孙”为姓,也称为公孙氏了。由此可见,公孙为姓的中国人中,并不完全是一脉相承自黄帝,其中有一部分是春秋贵族的后裔。不管怎么说,公孙氏的历史悠久、高贵和尊荣,是其他一般姓氏不可比拟的。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省临淄县西北一带);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一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中庸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通典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