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七 苍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起源于远古,以祖名为氏。黄帝的后代,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做苍林,苍林的后代就跟随他的祖先以苍为姓。
2、亦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黄帝的孙子颛顼高阳氏,有八个聪明的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世称“八恺”。其中大儿子名叫苍舒(又作“仓舒”)。苍舒的后代以他的字为姓,形成苍姓的又一支。
3、起源于周朝时候的一种叫作“仓人”的官职,其后人以官职名为氏。周朝在朝廷里面设有仓人这一官职,专门官理粮食,是很重要的官职。仓人的后代有的以官名作为姓氏,称为仓氏,后来改仓为苍,成为苍姓的又一支来源。
4、出自苍与仓通。古代“苍”与“仓”通,传说创造文字的仓颉,古代的书中也写做苍颍大约汉代以后,有苍姓改为仓姓。
家族名人
苍葛:周朝时期阳樊人,襄王以阳樊温原攒茅之田与晋,阳樊不服,晋师围之。苍葛大呼道:“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苍舒:又作仓舒,上古高阳氏八才子之一。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苍舒、隤(Tuí颓)敳(ái挨)、梼戭(Yǎn演)、大临、尨(Máng忙)降、庭坚、仲容、叔达。都是治世能臣,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仓舒为八人之中的老大,所享的寿祚很长,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亦称仓氏。
苍颉:又作“仓虮,是古代神话人物,相传为黄帝史官,文字发明家,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以代结绳之政,后世奉为神。古籍亦有将苍颉作“仓虮的,《汉书·艺文志》及东汉延熹五年这苍颉庙碑,均明书“苍虮。壁画中苍颉形象为六目(传说为四目)老翁,浓眉深目,躬身谦和,使人感到智慧无穷。
苍英:汉代人,曾官江夏太守,后其子孙遂为江夏人。
仓慈:三国时期敦煌太守,百姓对他是清官还是贪官议论纷纷。一日,贫民王老汉状告当地一霸张财主,强买他的土地,强纳他女儿小兰为妾,小兰不堪受辱而跳河,至今下落不明。张财主在堂上百般抵赖,退堂后还指使同僚对仓慈行贿。仓慈为查明真相,微服私访,得知当地财主一贯欺压百姓,歧视胡人,强买、强卖,小兰原先已与胡人二虎相爱,张财主横刀夺爱,逼得小兰无奈投河的事实。第二次升堂,仓慈巧妙地惩治了张财主,把他行贿的钱用于二虎和被二虎所救的小兰的婚礼上,并且颁布了均田赋、保护工商的新法令,大快人心,使敦煌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仓振:元朝人,他因为“谕降徭”,帖然向化,而著称,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榕树,以便行者,为后人称颂。这样造福于民的好官,当然会被老百姓感念不已。
迁徙分布
(缺)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崇拜龙图腾。黄帝和炎帝一起被看作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儿子当中,有一个叫作苍林。苍林的后代都以苍作为姓氏,世代相传。在黄帝的孙子当中,有一个叫作颛顼的,也是当时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颛顼的后代高阳氏子弟八人,都是治国安邦的贤人,被称为高阳氏八恺。这八人中老大叫苍舒,他的后代也以苍作为姓氏,又形成一支苍姓。黄帝有个史官叫作仓颉,也是当时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文化很兴盛,而传说汉字,八卦也都是仓颉所发明的。在古代,“苍”和“仓”是通用的,所以仓颉有称为苍颍而仓颉的后代,就有以苍作为姓氏的,是今天苍姓的又一个来源。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