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三十 仲孙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姬允次子名叫庆父,因排行老二,故世称共仲。他的子孙遂以仲孙为姓,称仲孙氏。庆父乱鲁之后,弑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为孟孙氏,但留居于鲁国的他的支庶子孙仍为仲孙氏,世代沿袭为仲孙姓。
2、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仲孙氏。
家族名人
仲孙湫:春秋时齐国人,事桓公为大夫。当时鲁国发生灾荒,齐桓公派仲孙湫以“慰问”的名义去侦察情况,回来之后,齐桓公问他:“现在是否可以攻打鲁国?”仲孙湫说:“不可以,因为鲁国有难,不可攻打他,只可更加爱护和帮助他1齐桓公听后很佩服仲孙湫的远见。
仲孙蔑:即孟献子。春秋时鲁国人。他为人勤俭,体察民情。尝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主张俭用和发展生产。时称贤大夫。
迁徙分布
(缺)仲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仲是“老二”的意思,古人兄弟中老儿的姓名中常用“仲”字(老大多用“伯”,老三、老四多用“叔”,“季”。)相传奚仲的后代名仲,他的后代就有以仲孙氏为姓的。春秋时,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字共仲,人称孟孙氏,又号仲孙氏(他的后代因此也有了两种分支,各为孟孙氏及仲孙氏)。如此称呼是为了表示对鲁桓公是皇族之后的尊重。又有宋庄公,其子字仲,后世也有因他而姓仲孙的。还有少部分仲孙的姓,是来自孔子的学生仲由的后代。仲孙复姓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省淄县西北一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