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二十年
【原文】
【经】
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孙速会莒人,盟于向。
夏六月庚申,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渊。
秋,公至自会。
仲孙速帅师伐邾。
蔡杀其大夫公子燮。
蔡公子履出奔楚。
陈侯之弟黄出奔楚。
叔老如齐。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季孙宿如宋。
【传】
二十年春,及莒平。孟庄子会莒人,盟于向,督扬之盟故也。
夏,盟于澶渊,齐成故也。
邾人骤至,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
秋,孟庄子伐邾以报之。
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
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盟,晋不可弃,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卒。楚人使蔡无常,公子燮求从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书曰:“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公子黄将出奔,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专陈国,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齐子初聘于齐,礼也。
冬,季武子如宋,报向戌之聘也。褚师段逆之以受享,赋《常棣》之七章以卒。宋人重贿之。归复命,公享之。赋《鱼丽》之卒章。公赋《南山有台》。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
卫甯惠子疾,召悼子曰:“吾得罪于君,悔而无及也。名藏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甯殖出其君。’君入则掩之。若能掩之,则吾子也。若不能,犹有鬼神,吾有馁而已,不来食矣。”悼子许诺,惠子遂卒。
【翻译】
【经】
二十年春季,周历正月辛亥日,仲孙速与莒国人会面,在向地结盟。
夏季六月庚申日,襄公与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澶渊结盟。
秋季,襄公从盟会的地方回来。
仲孙速率领军队攻打邾国。
蔡国杀掉自己的大夫公子燮。
蔡国的公子履逃到楚国。
陈侯的弟弟逃到了楚国。
叔老去到齐国。
冬季十月丙辰初一这天,有日食发生。
季孙宿到达宋国。
【传】
二十年春季,鲁国和莒国讲和。孟庄子在向地会见莒人结盟,这是由于有督扬的盟会的缘故。
夏季,鲁襄公和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澶渊结盟,这是为了和齐国讲和。
邾国人屡次来犯,这是由于邾国认为鲁国参加了诸侯的征伐盟会无力报复的缘故。
秋季,孟庄子率兵攻打邾国以作为报复。
蔡国的公子燮想要让蔡国归服晋国,蔡国人杀了他。公子履,是公子燮的同母兄弟,所以逃亡到楚国。
陈国的庆虎、庆寅害怕公子黄的逼迫,向楚国起诉说:“公子黄和蔡国司马一起策划顺服晋国。”楚国人因此而讨伐,公子黄逃亡到楚国去当面辩解。当初,蔡文侯想要事奉晋国,说:“先君参与了践土的盟会,晋国不能丢弃,而且还是兄弟国家呢。”可是又害怕楚国,没有能够办到就死了。楚国人役使蔡国没有一定的常规,公子燮要求继承先君的遗志以有利于蔡国,没有办到而死去。《春秋》记载说“蔡杀其大夫公子燮”,就是说愿望和百姓的不同;“陈哀公之弟黄出奔楚”,就是说不是公子黄的罪过。公子黄将要逃亡,在国都里喊叫说:“庆氏无道,谋求在陈国专政,轻慢和蔑视国君而去掉他的亲属,五年之内如果不灭亡,这就是没有天理了。”
齐子第一次到齐国聘问,这是合于礼的。
冬季,季武子去到宋国,这是回报向戌的聘问。褚师段迎接他让他接受宋平公的享礼,季武子赋《常棣》这首诗的第七章和最后一章。宋国人重重地送给他财礼。回国复命,鲁襄公设享礼招待他,他赋了《鱼丽》这首诗的最后一章。鲁襄公赋《南山有台》这首诗。季武子离开坐席说:“下臣不敢当。”
卫国的甯殖生了病,告诉悼子说:“我得罪了国君,后悔也来不及了。我的名字记载在诸侯的简册上而加以收藏,说‘孙林父、甯殖赶走他们的国君’。国君回国,你要掩盖这件事。如果能够掩盖它,你就是我的儿子。如果不能,假如有鬼神的话,我宁可挨饿,也不来享受你的祭祀。”悼子答应,宁殖就死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