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关系
三礼包括《周礼》、《仪礼》和《礼记》。虽说叫三礼,但三者关系并不大,进入经书的时间也不一致。《仪礼》进入经书最早,应在先秦;《周礼》几进几出经书之列,最早当在新莽之时;《礼记》进入经书之列当在唐朝。
先秦没有《礼记》这个名称,其收录作品来源庞杂,但多为七十子后学的作品,有关著作也不都是礼经的‘记'。
《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