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夏官司马·小司马司险
小司马之职,掌凡小祭祀。会同、飨射、师田、丧纪,掌其事,如大司马之法。
小司马的职责掌管……凡小祭祀、小会同、小飨礼、小射礼、小征伐、小田猎、小丧事,都负责掌管其事,如同大司马掌管有关事项之法。
军司马,阙。 舆司马阙。 行司马阙。
军司马,阙。 舆司马阙。 行司马阙。
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勋诏之。大功,司勋藏其贰。掌赏地之政令。凡赏无常,轻重眡功。凡颁赏地,三之一食,唯加田无国正。 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纲恶马。凡受马于有司者,书其齿毛与其贾。马死,则旬之内更,旬之外入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马及行,则以任齐其行。若有马讼,则听之。禁原蚕者。 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邦国之地与天下之涂数,皆书而藏之。凡祭祀,飨宾,制其従献脯燔之数量,掌丧祭奠之俎实。凡宰祭、与郁人受斝历而皆饮之。
司勋掌管六乡赏赐土地的法则,以赏赐的多少体现功劳的大小。辅成王业之功日叫做勋,保全国家之功叫做功,有利民生之功叫做庸,勤劳定国之功叫做劳,为国制法之功叫做力,战功叫做多。凡有功劳的人,就书写他的名字和功劳在王的大常旗上.f死后就在冬季祭祀宗庙时让他配食,司勋向神报告他的功劳。大功劳,由司勋收藏功劳簿的副本。掌管有关征收所赏赐田地的赋役的政令。凡赏赐田地的多少没有一定,赏赐的轻重依据功劳的大小。凡所颁赐的赏地,国家收取三分之一的租税。只有加赐的田地国家不征税。马质掌管评估马的价值以成交,衡量和购买三种马:一是戎马,二是田马,三是驽马,都有一定的毛色和价格。用大绳拴系悍劣的马加以驯养。凡从马质那里领受马的,记录马的年齿、毛色与马价。如果马死了,是在十天之内死的就要原价赔偿,十天之外死的就要将马耳上缴以便验证死马的毛色,依照死马的皮肉骨骼的价格加以偿还,二十天以上死的就不赔偿了。马将远行,就要告诉领取马的人根据马的任载能力调剂马的负担和行程。如果有因买卖马而而争讼的,就受理听断。禁止一年两次养蚕,以免伤马。量人掌管营建国家的法则,划分天下的国家为九州,丈量将营建之国的国都的城郭,丈量国君的宫室,丈量市、朝、道路、里巷、宫门和沟渠。营建采邑也这样做。丈量驻军处的壁垒、营房,丈量军中的市、朝、市、朝周围的道路和军社所在之处。各诸侯国的土地和天下的道路数,都记载而加以收藏。凡祭祀或用飨礼招待宾客,确定随同献酒时献上的干肉或烤肉的多少和长短。掌管设大遣奠的牲肉和从葬于墓的牲肉。凡举行祭祀,同郁人一起接受王举以授给的最后一辈酒而都饮下。
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而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凡沈、辜、侯、禳,饰其牲,衅邦器及军器。凡师田,斩牲以左右徇陈。祭祀,赞羞,受撤焉。
小子掌管祭祀时进献豚解的羊牲、体解的羊牲、盛于豆的切肉。掌管对新建成的社稷坛的衅礼,对新建成的宫室的五祀的衅礼。凡举行埋沈、胡辜、侯禳之祭,负责洗刷所用的牲。用牲血涂新制成的邦器和军事器械。凡出征或田猎,斩杀牲以巡示左右军阵。祭祀时,协助进献祭品,(祭祀完毕接受所彻下的祭品。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衅、积,共其羊牲。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羊人掌管羊牲。凡举行祭祀,就洗刷羔羊。祭祀时,宰杀羊牲,将羊头拿上堂(献入室中。凡举行衅庙礼,供给所需的羊牲。接待宾客,供给按礼法所当供给的羊。凡举行沈埋、船辜、侯禳、衅祭和积柴燔烟之祭,供给所需的羊牲。如果牧人那里没有符合要求的羊牲,就从司马那里领取钱,派手下的贾人去购买羊牲而供给所需。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従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
司爟掌管用火的政令,四季变更国中用以取火的木材,来防救时气造成的疾病。春三月开始用火烧陶冶炼,民众都跟着烧陶治炼,秋九月熄灭陶冶的火,民众也这样做,到时候就施行可以放火烧荒的命令。凡祭祀,在祭祀结束时就行祭燧礼。凡国中有失火的,或有擅自放火烧野草的,就有刑罚加以惩处。
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颁其士、庶子及其众庶之守,设其饰器,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凡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有移甲,与其役,财用唯是得通,与国有司帅之,以赞其不足者。昼三巡之;夜亦如之;夜三鼜以号戒。若造都邑则治其固与其守法。凡国都之竟有沟树之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职焉,若有山川,则因之。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达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唯有节者达之。
掌固掌管修筑城郭、沟池和篱落等阻固,分派士、庶子和役徒守卫任务,设置兵甲等防守器械,分拨守卫所需的财物合理发给守卫者食粮,可以根据需要役使民众,征用他们的材物器械。凡守卫者都从掌固那里接受约束的法纪,而使守卫所需财物器械得以调度流通,但必须是有必要调动的兵甲役徒和财物,只有这一部分才能够流通,并与有关官吏率领着,以帮助守备薄弱的地方。白天耍三次巡视守卫处。夜里也这样做,夜里还要三次敲击鼜鼓并发出注意警戒的呼号。凡建造都邑,就为之修筑阻固,并颁授守卫之法。凡王国和都邑的边境处,都开有沟渠和沿沟栽种的树木作为阻固,都城的四郊也是这样。民众都有守卫和修筑阻固的职责。如果境内有山河,就借以修筑为阻固。 司险掌管九州的地图,以遍知各州的山林、川泽的险阻,而开通其间的道路。在国都郊野之地设置五沟、五途,而种植林木,作为阻固,阻固处都设有守禁,而使道路通达。国家有变故,就设藩篱阻塞道路而禁止行人,用下属守卫要害处,只有持旌节的人才可通行。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了凡四训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