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兵智部·王朴
【原文】
原文
周世宗时,拾遗王朴献《平边策》,略云:“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唯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其西,备西则挠其东。彼奔走以救弊,则奔走之间,我可窥其虚实。避实击虚,所向无前,则江北诸州举矣。既得江北,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南亦不难下也。江南下,而桂、广、岷、蜀,可飞书召之矣。吴、蜀既平,幽必望风而至,唯并为必死之寇,必须强兵力攻,然不足为边患也。”世宗奇之,未及试,其后宋兴,卒如其策。
后周世宗时,拾遗王朴曾提出《平边策》,内容大意是:攻占土地的基本原理,一定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放眼天下,当今只有吴国容易攻占。它的土地辽阔,东到海,南至江,将近两千里。我们从吴国防备最薄弱的地方开始进攻,他们防备东方,我们就进攻西方,他们守备西方,我们就搅乱东方。他们一定会奔走救援,在奔走之间,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虚实、强弱,然后我们避开防卫坚固的地方,攻击武力薄弱的地方,这样一来一定战无不胜。那么长江北岸的各州,都将归我们所有。取得江北之后,就利用江北的百姓,继续我们征讨江南的计划,那么江南也不难取得了。江南一旦到手,那么桂林、广东、四川、巴蜀等地,就只需传递一两封谕示文书便足以叫他们投降。吴、蜀既已平定,那么燕地一定闻风归附,只有河东,是拼死也不会归附的匪寇,必须要出动强大的兵力来攻取,但也不足以构成我国的边患。”周世宗对这个建议颇为赞赏,可惜还来不及照这个策论去做就病死了。日后宋朝代之而起,宋主就是按照这计策实行的。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