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灸寒热;灸疮要法;贴灸疮
灸寒热
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趾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动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上。巅上一穴灸之。
灸疮要法
《资生》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于青灰中煨热,拍破,热熨上十余遍,其疮三日遂发,又以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用皂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亦有恐血气衰不发,服四物汤滋养血气,不可一概论也。有复灸一二壮遂发,有食热灸之物,如烧鱼煎豆腐羊肉之类而发,在人以意取助,不可顺其自然,终不发矣!”
贴灸疮
古人贴灸疮,不用膏药,要得脓出多而疾除。《资生》云:“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绵,冬用兔腹下白细毛,或猫腹毛。今人多以膏药贴之,日两三易。而欲其速愈,此非治疾之本意也。但今世贴膏药,亦取其便,不可易速,若膏药不坏,惟久久贴之可也。若速易,即速愈,恐病根未尽除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