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燕二·或献书燕王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善计。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
有人向燕王送上书信说:“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存国家,不如不在乎名声的卑贱侍奉强国,假如侍奉强国可以使国家长久安定,也是泽被万世的上策。认为侍奉强国不能奠定万世基业,那就不如联合弱国,只是无法把弱国联合起来,使它们行动如一,这是臣下为山东各国感到遗憾的。
“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之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智不如鱼也。又譬如车士之引车也,三人不能行,索二人,五人而车因行矣。今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敌秦,索二国,因能胜秦矣。然而山东不知相索,智固不如车士矣。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三物者,人之所能为也,山东之主遂不悟,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愿大王之熟虑之也。
比目鱼,两眼不在一侧就不能游动,古人所以这样称呼它,是因为它能合二如一。如今山东弱国联合却不能步调一致,这就看出山东六国人的才智赶不上比目鱼。又譬如车夫驾车,三个人各行其事车就不能走,绑上聪个人,这样就是有五人乘车,车也会走的。现在山东任意三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对抗秦国,但随便联合两个国家,就都能战胜秦国。然而山东各国却不知道互相联合,才智当然还不如车夫。胡人和越国人,言语不能互相明白,想法不能沟通,一同乘船航行在波涛之上,也会互相帮助像一个人一样。
“山东相合,之主者不卑名,之国者可长存,之卒者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此燕之上计也。不急为此,国必危矣,主必大忧。今韩、梁、赵三国以合矣,秦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也,必北攻燕。物固有势异面患同者。秦久伐韩,故中山亡;今久伐楚,燕必亡。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戍韩、梁之西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
如今山东各国互相联合,正像同舟共济一样,秦兵一旦到来,不能互相救助像一个整体,才智又赶不上胡人、越国人。以上三件事,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山东各国的国君却不能领悟,这是臣下为山东各国感到遗憾的。希望大王仔细想一想这件事。“山东各国互相联合,傲国君的就不会使名声卑贱,国家也可以长存直到永远。派兵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这是燕国的上策。不赶快这样做,国家一定很危险,国君一定有大患。现在韩、魏、赵三国已经联合了,秦囤看到三国如此坚定如一,必定会向南进攻楚国。赵国看到秦国进攻楚国,一定会向北进攻燕国。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相同的情况。秦国长期进攻韩国,所以中山国被赵国灭亡了;如今秦国如果长时间进攻楚国,燕国一定要被赵国灭亡。臣下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把军队同南面的韩、魏、赵三国军队联合,订约戍守韩、魏两国西部边境。山东各国如不能坚定不移地这样做,这些国家一定会全部灭亡。”
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燕国果然把军队同南面的韩、魏、赵三国军队联合在一起。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史评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