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赵三·秦攻赵蔺离石祁拔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赵以公子郚为质于秦,而请内焦、黎、牛狐之城,以易蔺、离石、祁于赵。赵背秦,不予焦、黎、牛狐。秦王怒,令公子缯请地,赵王乃令郑朱对曰:“夫蔺、离石、祁之地,旷远于赵,而近于大国。有先王之明与先臣之力,故能有之。今寡人不逮,其社稷之不能恤,安能收恤蔺、离石,祁乎?寡人有不令之臣,实为此事也,非寡人之所敢知。”卒倍秦。
秦国进攻赵国,攻克了蔺地、离石、祁地。赵国把公子郡送到秦国作人质,并请求献出焦、黎、牛狐等城邑给秦国,用来交换蔺地、离石、祁地,归还给赵国。秦国把蔺地、离石、祁地归还给赵国以后,赵国却背叛了秦国,不给秦国焦、黎、牛狐等城邑。秦昭王大怒,派公子缯向赵国请求割让土地。
秦王大怒,令卫胡易伐赵,攻阏与。赵奢将救之。魏令公子咎以锐师居安邑,以挟秦。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几,廉颇救几,大败秦师。
赵惠文王就派大臣郑朱回答说:“那蔺地、离石、祁地,距离赵国遥远,并且接近大国,因为有了先王的贤明和先臣的力量,所以才能拥有它。如今寡人不及先王,恐怕国家都不能顾及,哪里能顾及到收复蔺地、离石、祁地呢?寡人有不好的臣子,实际上是他们做的这些事,不是寡人敢知道的事情。”赵国终于背弃了秦国。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通典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