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西周·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
秦军在伊阙击败魏将犀武的军队之后,又进军攻打西周。有人替周最对李兑说:“您不如阻止秦国攻打西周。赵国的上策,莫过于让秦、魏两国再次交战。要是观在秦国进攻西周取得了胜利,那么它伤亡的士兵一定很多。秦国如果在西周取得胜利,就一定不会再攻打魏国了;秦国如果进攻西周未能取胜,它前面有战胜魏国的功绩,后面有进攻西周的失败,也没有力气再去进攻魏国了。现在您阻止秦国进攻西周,正是趁着秦国还没有与魏国讲和的时候。如果赵国让秦国停止进攻西周,它一定不敢不听,这样就成了您让秦国退兵而安定了西周。 秦军离开西周,必定会再去攻打魏国,魏国没有力量抵抗,一定会依靠您去讲和,那么您将受到重视了。如果魏国不肯讲和,而硬是要极力抵抗,这样您便使西周生存下来而让秦、魏两国再次交战了。左右天下的大权就全部落在赵国手里。”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