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秦二·义渠君之魏
义渠君之魏,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义渠君口:“愿闻之。”对曰:“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艹热)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义渠君曰:“谨闻令。” 居无几何,五国伐秦。陈圳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秦王曰:“善。”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乃公孙衍之所谓也。”因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
义渠国的国君来到魏国,公孙衍对他说:“我们相隔甚远,今后很难再与您相见了,请让我告诉您事情的实情。”义渠君说:“愿意听听您的奉告。”公孙衍说:“如果六国不进攻秦国,那么秦国就将毁灭您的国家;如果六国对秦国发起战事,秦国马上就会备重礼讨好贵国,以求得贵国的援助。”义渠君说:“恭敬地听从您的教导。”没过多久,齐、宋、韩、魏、赵五国联合攻打秦国。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之地的最贤能的舀君,大王不如赠送财物去以安抚他的心意。”秦王说;“很好。”于是拿出锦绣一千匹,漂亮的女子一百人,赠送给了义渠君。义渠君招集臣子们计议说:“这就是公孙衍所说的情况了。”于是出兵袭击秦国,秦兵在李帛这个地方遭到惨败。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