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及时下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编:增广贤文,其实有它笼统的价值。我们鉴赏的时候要看清楚它每一句话的立场。一个是社会本位立场,一个是自然法则立场。不同的立场所产生的观念自然不同,更何况我们社会立场和自然立场完全是相反的。所以感觉到里面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就像古贤圣人和我们绝大多数的社会人的立场相反一样。圣人适应于自然,而我们随流于社会。我们是欲得而终不能得,而圣人欲舍而终有得。我们修果,他们修根。我们修名利,他们修根本。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增广就是《增广贤文》。幼学则是《幼学琼林》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法家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