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二十四砂葬法
夫观龙观其起,明穴明其止。起乃动而生,止乃静而死,死处又寻生,是名曰生气。故一察其微,乃尽其大旨。象其物而取其事,顺其情而取其理,推分合以定浅深,明饶减以存克制。倚撞盖粘,体势情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担伞
来龙急气,脉直冲中,无乳气穴粘右边,侧受倚其后,托左臂长而明堂宽展,如人之担伞势也。宜浅开金井,若太深必伤,宜培加客土,填实于茔,必主富贵绵远。
正葬
来龙三四节结,穴势既不峻急而缠护,又齐整坐下,金鱼环会,堂气分明。宜扦正穴,开井放棺,接取真气,坟培高垒,向对中应为的。半纪之间,富贵双全。
打开
太阳顽金无纹浪,须打开深圹作窝,约取中堂。金鱼会处,定穴悬棺而葬,取中小温润气,谓开金取水,发须迟而绵远不败。
悬棺
来龙脉急而无缓,有分有合,穴结深泥,打开实处而见实土,并内用砖石结起巨圹,竖四石柱于圹内,悬棺而下。圹前相接金池,放三吉之水,去垒土成坟,以接生气。
垒坟
来龙有盖有座,上急下缓,为之坠脉,所以平地生突,突中有石,不可用工掘凿,似借外城,浅开金井,浮土正葬,垒土成坟,先富后贵之地也。
大小剜蓝
来龙有情,头高而穴偏,或侧臂顿起圆金,到头入手,有鼠肉受穴,水星外应,有金水相生之义,为大腕偏受。一伏再顿小金,有迎堂顾祖之意,为小剜正受。此则不可开井太深,更宜高立坟城,恐来势耸而压穴也。凡术者宜有裁度,用之可也。
马鬣封
来龙高冈有窟,窟中有突,突顶正葬,须从穴前挖开,下面吞进,突下安穴。不可深开钳圹,金骨浅安井内,否则卓棺为吉。葬后培坟,如旧土不动,马鬣之封微露,不可用砖石结砌,侵损其突。
回龙顾祖
龙势急硬,过关峡生《鼻勾》《鼻合》转回,脉从回面结,顾祖迎堂,宗族皆转。朝揖玄微,不必拘于真与不真。穴宜高迁,深开金井,谓之黄金登水,墓登砂是也。
骑龙
龙神尽处有突兀之结,案迫前砂而穴露,其气不聚,后龙垒来,草蛇灰线,过脉分明,穴须退后高扦,取骑龙下,深井放棺,填补明堂,以全造化也。
拿扯
来龙峻急入穴,须有情而堂气迫狭,外山外水左右交结,横观外堂,宽展气脉,侧受穴用,提起扦之。开井不浅不深,酌中裁剪,容土培就,贴身雌雄,扯后拿前。葬过一纪,世出富豪特达之士也。
停驿
来龙高冈脉紧,穴情似有似无,登□□望龙,方明端的。峦头须金水帐脱下平中小结,入首有铺茵停车驻马之驿也。十字之中,深开金井,高砌坟成,依法裁剪,自有妙理。
斗斧
直龙枕险又无缠护,左右前后却有鬼曜,翻身横作,连山取水,以接生气,情如斗斧拱揖。前朝不许,时师妄为测度,盖出势直来横受,故知之难也。
担凹
来龙横过转跌降脉,穴情有若蜂腰之势,合天财两头金样,后有正托,乐于仰掌中直扦。开井不用太深,吞棺三分之一,太深则反伤穴也。前关住堂气不泄,发福永久,若砂水真去为凶,此天财相似也。
抱儿
来龙上急下缓,雌雄交度,堂气分明,应案秀出,龙虎面前迫逼扦穴可要上穿龙虎腰,下取交合水,横抱如人抱儿之状也。
吞下
其来龙势直落斜,摆屈睁受,穴法宜吞入,开井以聚真气,后应其乐,前迎其朝,此乃大富不绝佳城也。穴情虽高,葬于前面,再立一虚埙,名吞下,须要有应托为吉。
吐葬
来龙降势,状若草露流珠之情,为吐息露珠,侵损则真气散矣。只可粘踪,小开金井,低垒砖城。若水不流泥,前有秀应,必为巨富贵之地。
浮葬
其来龙入手,情势低平,夹辅高出,穴中必有曲窠,藏其真气,四水不拂,八风不吹,宜浅开金井,正放其棺,法不待饶。用客土添培,厚筑其墓,使暖气相接,真脉冲融,则富贵立至。
沉葬
来龙情高护矮,降气必然深入,聚气朝应有情,关阑未甚周密,其穴打低平下夹辅方为是法。开井吞棺三分之一,四旁筑实,可免八风动摇之病,真为绵远之地也。
牵牛
土星行龙结穴,入首顿起两顶,左右之山伸出二臂,交度重耸。朝迎有情,两般行度,深浅高低,依法宜开成方,金井放棺,借取两傍,应乐分肩合脚,如土牛之合牵也。阴阳妙理,人罕识之,一突情可两穴,如麒麟头上品字是也。
就饱
来龙气缓,虽结珠块坡穴,大小不均,小面有牙爪紧密,不成局段。大边饱满而有分合,玄微可就。饱处而扦之,广开金井,深入其棺,坟城小垒,裨补小边。取堂气坦夷,虽曰就饱而不饱也。
伤饥
龙来过脉,节节分明,盖下有金,金下有横土,似上非上,中有湾凹或曲池,不浅不深,庸术狐疑必矣。苟有宾主相投,穴虽有病,葬亦有法:贴脊扦之,小井纳棺,筑后培前,以补造化,虽曰伤饥而不饥也。
撞穴
来龙情峻,堂浅坐下,去水撮脚,牵飞到此,多生疑窦。情势可取,须别立法度,开钳广撞入吞棺而下撞穴,蹲而视之,只见外堂宽展,外砂周密,避凶就凶,假也灵茔。
插木生芽
来龙直木插下亦谓之玄武嘴长。纵有正佐,切不可扦,当头尽脉,一扦则败,绝其中停,必有节木。须于肥厚处开井放棺,挑饶三分,自有生芽之意,仍须客土培实端正,则根本固而枝叶荣矣。
牵弓
来龙顶欹转凹,侧寻肥突放送取龙左右臂湾环,有如牵弓发箭之势,中应分明,于鼠肉处开浅井放棺,有若靶搭正箭,力能远发,应居两旁,棺头必合,棺脚必分,借倚护弦之力。极为至理,务要前案,湾如张弓方吉,反弓便凶。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