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下·睽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见恶人,以辟咎也。遇主于巷,未失道也。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交孚无咎,志行也。厥宗噬肤,往有庆也。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睽卦》的卦象是兑(泽)下离(火)上,为水火相遇之表象,象征对立。所以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小的差别和不同。 “接近同自己相对立敌视的人”,通过这种方法彼此沟通,以避免因更加对立而带来的危害。“在小巷中碰到了居高位者”,虽然这不合常规,但是却并不违背原则。“像车子被拖住”的情形是因为六三爻所处的位置不恰当。“开始时极为困难,但最终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原因,在于能和阳刚相应合。“相互理解,虽有危险,但却能免去灾祸”,就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和行动。“像柔软的皮肤那样一咬就入”,表明前进必然会有值得庆贺的事情。“像遇到阴阳相配形成润泽的雨一样,会获吉祥”,是说原来的种种怀疑都已经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易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