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卷上·经络脏腑·君火相火论
近世之论,心火谓之君火,肾火谓之相火,此说未安。盖心属火,而位居于上,又纯阳而为一身之主,名曰君火,无异议也。若肾中之火,则与心相远,乃水中之火也,与心火不类,名为相火,似属非宜。盖阴阳互藏其宅,心固有火,而肾中亦有火。心火为火中之火;肾火为水中之火,肾火守于下,心火守于上,而三焦火之道路,能引二火相交。心火动,而肾中之浮火亦随之。肾火动,而心中之浮火亦随之;亦有心火为动而肾火不动,其患独在心;亦有肾火动而心火不动,其害独在肾。故治火之法,必先审其何火,而后用药有定品。治心火,以苦寒;治肾火,以咸寒。若二脏之阴不足以配火,则又宜取二脏之阴药补之。若肾火飞越,又有回阳之法,反宜用温热,与治心火迥然不同。故五脏皆有火,而心肾二脏为易动,故治法宜详究也。若夫相火之说,则心胞之火参令人怔忡、面赤、烦躁、眩晕,此则在君火之旁,名为相火,似为确切。试以《内经》参之,自有真见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