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卷上·方药·药误不即死论
古人治法,无一方不对病,无一药不对病。如是而病犹不愈,此乃病本不可愈,非医之咎也。后世医失其传,病之名亦不能知,宜其胸中毫无所主也。凡一病有一病之名,如中风,总名也。其类有偏枯、痿痹、风痱、历节之殊,而诸症之中,又各有数症,各有定名,各有主方。又如水肿,总名也。其类有皮水、正水、石水、风水之殊,而诸症又各有数症,各有定名,各有主方。凡病尽然。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循。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之谈概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其得免于杀人之名者,何也?盖杀人之药,必大毒,如砒鸠之类,或大热大寒,峻厉之品。又适与病相反,服后立见其危。若寻常之品,不过不能愈病,或反增他病耳,不即死也,久而病气自退,正气自复,无不愈者。间有迁延日久,或隐受其害而死。更或屡换庸医,遍试诸药,久而病气益深,元气竭亦死。又有初因误治,变成他病,展转而死。又有始服有小效,久服太过,反增他病而死。盖日日诊视,小效则以为可愈,小剧又以为难治,并无误治之形,确有误治之实。病家以为病久不痊,自然不起,非医之咎,因其不即死,而不之罪。其实则真杀之而不觉也。若夫误投峻厉相反之药,服后显然为害,此其杀人,人人能知之矣;惟误服参附峻厉之药,而即死者,则病家之所甘心,必不归咎于医。故医者虽自知其误,必不以此为戒,而易其术也。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帝范
- 潜夫论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