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五味偏走
酸涩以收,多食则膀胱不利,为癃闭。苦燥以坚,多食则三焦闭塞,为呕吐。辛味熏蒸,多食则上走于肺,荣卫不时而心洞,咸味涌泄,多食则外注于脉,胃竭,咽燥而病渴。甘味弱劣,多食则胃柔缓而虫过,故中满而心闷。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肝病禁食辛,宜食粳米、牛肉、葵菜之类。心病禁食咸,宜食小豆、犬肉、李、韭之类。脾病禁食酸,宜食大豆、豕肉、栗、藿之类。肺病禁食苦,宜食小麦、羊肉、杏、薤之类。肾病禁食甘,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之类。多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则肉胝 而唇揭。
多食咸,骨气劳短,肥气折,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苦,则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筋脉沮 ,精神乃央,则筋急而爪枯。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肉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和而食之,则补精益气。虽然五味调和,食饮口嗜,皆不可多也。多者生疾,少者为益。百味珍馔,日有慎节,是为上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