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黎卷第十
或问:“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今何僚也?”曰:“近羲近和。”“孰重?孰黎?”曰:“羲近重,和近黎。”或问“黄帝终始”。曰:“托也。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鹊,卢人也,而医多卢。夫欲雠伪者必假真。禹乎?卢乎?终始乎?”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几乎!莫之能违也。”“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或问:“赵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或问:“子胥、种、蠡孰贤?”曰:“胥也,俾吴作乱,破楚入郢,鞭尸,藉馆,皆不由德。谋越谏齐不式,不能去,卒眼之。种、蠡不强谏而山栖,俾其君诎社稷之灵而童仆,又终毙吴,贤皆不足邵也,至蠡策种而遁,肥矣哉!”或问“陈胜、吴广”。曰:“乱。”曰:“不若是则秦不亡。”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或问:“六国并,其已久矣。一病一瘳,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曰:“具。”“请问事。”曰:“孝公以下,强兵力农,以蚕食六国,事也。”“保。”曰:“东沟大河,南阻高山,西采雍、梁,北卤泾垠,便则申,否则蟠,保也。”“激。”曰:“始皇方斧,将相方刀,六国方木,将相方肉,激也。”或问:“秦伯列为侯卫,卒吞天下,而赧曾无以制乎?”曰:“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节。节莫差于僣,僣莫重于祭,祭莫重于地,地莫重于天,则襄、文、宣、灵其兆也。昔者,襄公始僣,西畤以祭白帝;文、宣、灵宗,兴鄜、密、上、下,用事四帝,而天王不匡,反致文、武胙。是以四疆之内各以其力来侵,攘肌及骨,而赧独何以制秦乎?”或问:“赢政二十六载,天下擅秦。秦十五载而楚,楚五载而汉。五十载之际,而天下三擅,天邪?人邪?”曰:“具。周建子弟,列名城,班五爵,流之十二,当时虽欲汉,得乎?六国蚩蚩,为嬴弱姬,卒之屏营。嬴擅其政,故天下擅秦。秦失其猷,罢侯置守,守失其微,天下孤睽。项氏暴强,改宰侯王,故天下擅楚。擅楚之月,有汉创业山南,发迹三秦,迫项山东,故天下擅汉:天也。”“人。”曰:“兼才尚权,右计左数,动谨于时,人也。”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
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或问:“秦、楚既为天典命矣,秦缢灞上,楚分江西,兴废何速乎?”曰:“天胙光德而陨明忒。昔在有熊、高阳、高辛、唐、虞、三代,咸有显懿,故天胙之,为神明主,且著在天庭,是生民之愿也,厥飨国久长。若秦、楚强阋震扑,胎藉三正,播其虐于黎苗,子弟且欲丧之,况于民乎?况于鬼神乎?废未速也!”或问:“仲尼大圣,则天曷不胙?”曰:“无土。”“然则舜、禹有土乎?”曰:“舜以尧作土,禹以舜作土。”或问“圣人表里”。曰:“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或问:“义帝初矫,刘龛南阳,项救河北。二方分崩,一离一合,设秦得人,如何?”曰:“人无为秦也,丧其灵久矣。”韩信、黥布皆剑立,南面称孤,卒穷时戮,无乃勿乎?或曰:“勿则无名,如何?”曰:“名者,谓令名也。忠不终而躬逆,焉攸令?”或问“淳于越”。曰:“伎曲。”“请问。”曰:“始皇方虎挒而枭磔,噬士犹腊肉也。越与亢眉,终无挠辞,可谓伎矣。仕无妄之国,食无妄之粟,分无妄之桡,自令之间而不违,可谓曲矣。”或问:“茅焦历井干之死,使始皇奉虚左之乘。蔡生欲安项咸阳,不能移,又亨之,其者未辩与?”曰:“生舍其木侯而谓人木侯,亨不亦宜乎?焦逆讦而顺守之,虽辩,劘虎牙矣!”或问:“甘罗之悟吕不韦,张辟彊之觉平、勃,皆以十二龄,戊、良乎?”曰:“才也戊、良,不必父祖。”或问:“郦食其说陈留,下敖仓,说齐,罢历下军,何辩也?韩信袭齐,以身脂鼎,何讷也。”曰:“夫辩也者,自辩也。如辩人,几矣!”或问:“蒯通抵韩信,不能下,又狂之。”曰:“方遭信闭,如其抵!”曰:“巇可抵乎?”曰:“贤者司礼,小人司巇,况拊键乎?”或问:“李斯尽忠,胡亥极刑,忠乎?”曰:“斯以留客,至作相,用狂人之言,从浮大海,立赵高之邪说,废沙丘之正,阿意督责,焉用忠?”“霍?”曰:“始元之初,拥少帝之微,摧燕、上官之锋,处废兴之分,堂堂乎忠,难矣哉!至显,不终矣。”或问:“冯唐面文帝得廉颇、李牧不能用也,谅乎?”曰:“彼将有激也。
亲屈帝尊,信亚夫之军,至颇、牧,曷不用哉?”“德?”曰:“罪不孥,宫不女,馆不新,陵不坟。”或问“交”。曰:“仁。”问“馀、耳”。曰:“光初。”“窦、灌”。曰:“凶终。”或问“信”。曰:“不食其言。”“请人。”曰:“晋荀息、赵程婴、公子杵臼,秦大夫凿穆公之侧。”问“义”。曰:“事得其宜之谓义。”或问:“季布忍焉,可为也?”曰:“能者为之,明哲不为也。”或曰:“当布之急,虽明哲之如何?”曰:“明哲不终项仕。如终项仕,焉攸避?”或问“贤”。曰:“为人所不能。”“请人。”曰:“颜渊、黔娄、四皓、韦玄。”问“长者”。曰:“蔺相如申秦而屈廉颇,栾布之不倍,朱家之不德,直不疑之不校,韩安国之通使。”或问“臣自得”。曰:“石太仆之对,金将军之谨,张卫将军之慎,丙大夫之不伐善。”“请问臣自失。”曰:“李贰师之执贰,田祁连之滥帅,韩冯翊之愬萧,赵京兆之犯魏。”或问“持满”。曰:“扼欹。”扬王孙倮葬以矫世。曰:“矫世以礼,倮乎?如矫世,则葛沟尚矣。”或问“《周官》”?曰:“立事。”“《左氏》”?曰:“品藻。”“太史史迁”?曰:“实录。”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子不语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